其中一到太魯閣走走
這是一小站 文山綠水步道
文山綠水步道 |
陳映蓉說:
我覺得年輕人的聲音一樣還是…..
永遠都是很可貴的
因為他們是要給僵化的制
僵化的東西帶來新的東西
而不是…
而不是去符合一個僵化的體制
去說僵化體制會說的話
或是僵化體制會給你肯定的話
我覺得並不是這麼樣子
因為我們不想去說僵化體制會說的話,而得不到僵化體制下的掌聲與鼓勵,創新這條路上有點與眾不同又有點異類,需要一點點勇氣來嘗試沒有人走過的路,需要一點點勇氣嘗試沒有人走過的……
共同作者: Limit, 王家齊, 蔡因因 (有來編輯的記得留下大名喔)
出席人員: 林洺呈, 洪育凱, 許偉華, 廖偉平, 陳映宇, 劉文心, 蔡因因, 吳亮蓉, 王家齊, 洪昭勝
時間: 2007.01.30 (二) 20:00~23:00
===自我介紹====
Limit:
東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目前在大同公司執行遠距照顧計畫,參加YEF活動第二次了。
在大同公司的經驗在議題時在與大家分享
蔡因因:
台灣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因五專專題時做的『讓我照顧您.居家照護仲介』網站,也曾在一些機構從事志願服務
(如,療養院等),目前的專題和設想的YEF創業方向也與健康自我照護產業有關,所以想和大家討論有關照護的議題。
許偉華:
中正大學,會計與資訊管理學系四,因為以前在學校的育成中心打過工,那是間醫療器材公司,所以對於醫療這方面有很大的興趣
後來那間公司也真的創業成功,因此覺得自己也可以,很想要找到跟我有強烈意圖想創業的人一起努力
議題發言:
Limit 大同公司M-CARE議題:
大 同目前在花蓮的M-CARE計畫,使用者(老人 慢性病患 ....)在居家端裝設生理感應器,生理資訊傳送到網路上的資料庫,實施照顧者(如家人社工 醫院) 可 以在網路上清楚知道使用者的生理狀態,電腦自動判讀生理資訊,在生理資訊異常狀況下發送給實施照顧者,方便實施照顧者更容易照顧老人與慢性病患,家中 子女在遠地工作,或是與父母分開住,可以透過視訊電話聯絡感情,也可以在早期身體稍微異常時發出警訊,增進家人感情間的互動;目前大同在花蓮所 使用 的生理感測器為血壓血糖計(二合一),收集生理資訊的BOX為影像電話,當然也附加網路電話功能;目前只有推廣量血壓功能(初期以最安全方式進行),長期 收 集血壓資訊,以醫院提供照顧者腳色,可以幫助醫院做好顧客關係管理;馬偕健康檢查中心也使用與大同相同的設備,市場區隔在於馬偕的VIP會員(年薪200 萬 以上),大同則以花蓮社會福利團體和醫院為市場,提供社福團體與醫院設備與網路。
討論
錢的問題:
目前測試階段未收費,未來是賣給醫院與社福團體,沒有打算發展個人用戶。
社會福利高的國家,都使用租賃的方始,由醫療保險單位管理丞租給高血壓慢性病的國民。
老人家還是希望有人親自可以探望
設備的部份是幫助在協助照顧老人家更方便,原本因為家人距離遙遠或是工作忙碌疏忽照顧,可以藉由設備來打破這些障礙,設備原本就沒有要 取代現有照顧服務,是要借由網路滿足以前無法做到的照顧。
偉華的IDEA:
外籍勞工與照護系統的結合。
將醫療器材的購買從醫院移至電子平台。
先從販賣醫療耗材做起。
-我想的是醫療網站平台,想了幾個類似的,不過那天有點不知道者樣說,現在打個大概
1.除了結合一般醫療網站的資訊提供.諮詢,由於老人家們出門不方便,如果可以讓老人家們可以打電話的方式購買她們所
需要的醫療耗材等產品,這些不方便出門的老人家門就可以立即獲得她們所需要的東西,而像是有些跟家裡長輩一起住
的家庭,可以配合請外籍勞工在每天的某個時間或是白天(日間照護模式)去老人家們的家裡照 護,一來這樣不需要非常
大的實體醫院,也可以賣醫療耗材當收入,然後可以將實體比較高階的醫療器材放在店舖,因為這些東西需要專人的介紹
等才會比較放心的買(我自己都覺得這個不太可行拉~愛亂想一些有的沒有怪點子的人)
問題: 外籍勞工品質會有問題
教育訓練費昂貴
需要大量的醫療專業人員
2.目標客戶:比較中小型的醫療器材買家賣家(這個也不是我的點子,國外已經有很多這樣的網站,但是由於美國和台灣的
情況不同,網路和實體結合的層層問題,需要在努力)
由於一般醫療器材的購買者大多是醫院或是公家機關,如果可以建立一個醫療器材的網路平台,讓比較中型的醫療供應
商和小診所等在這裡買到比較便宜的醫療器材,減少醫療器材的層層剝削(醫療器材的利潤驚人),配合後端的庫存管理,資
金管理的服務提供,希望最後可以變成像是聯強那樣在提供後端維修服務的供應商
家齊的IDEA:
從生裡心理社會的健康模式去看照護。
傳統醫學照護生理,社會資源可由社工牽線到資訊平台,那心理部分如何落實,
慢性病心理學:人際照顧,遵醫囑,生理指數的回饋。
昭勝的回應:
發展方向必然是功能越來越複雜/單純
CP(CPE?)用戶端設備的概念
消費者的需求部分(Interactive實行度低)
介面對病患是不友善的 --> 不要讓病患使用那個介面
而是藉由sensor作為指標,由照護方採取主動
(能否與醫院等照護團隊結合?含個案病歷史等決定sensor)
當看護成為產業時 人力哪裡來?使用資料庫與自動化管理?
(但如果以各醫生負責case的模式進行?是否仍需要資料庫?)
不只是針對老人,web2.0的模式令病者採取主動分享,建立交流平台。
因因的IDEA:
欲同時達成生理、心理、社會而論的「健康」不容易,應分階段進行。
經「生理」生活型態的改變--->到「心理」提昇心靈健康--->最後「社會」教育人際關 係、使用社會資源。
如昭勝所提及的,web2.0的模式令病者應採取主動分享,建立交流平台,那些分享的紀錄都會成為資源。
1.社群經驗分享--
鼓勵分享全球促進健康的方式,進行使用者心得資料庫評比,決定針對某症狀最有效且健康的方式。並邀
請專家說明,如:評選後第一名為『普拿疼』,成分不含阿斯必靈不傷胃,但可能產生副作用如:傷肝。
2.健康諮詢系統--
根據日本東大,醫療與溫度學研究報告;進化醫學免疫力提升之研究成果、溫度診斷學等。提倡保健應從
日常生活做起之觀念。利用溫度診斷學,輸入各部位體溫,比對正常的溫度範圍,再輸出調整生活起居的
建議:分成五大方向:吃、喝、穿、動、睡。 整合坊間所有的食補、水療、物理治療、氣功和瑜珈等非藥
物或侵入性醫療行為之方式… 讓人們在發生症狀到就醫之間,可自行做評估,和調整。
平日可透過此系統更認識自己的身體狀況,經由系統建議強身或養生。
3.測驗你的體質—小遊戲
根據中醫背景知識,幫助人們了解「體質」的迷思並點出如何改善體質之作法。
冷熱虛實躁溼…之哪一種?為什麼人們總是將某些症狀歸咎為「體質」的問題。
亮蓉的想法:
1.台灣最近在發展生物晶片
2.西醫是讓你不馬上死的科學,中西是讓你活的久的科學,但是每個人對中西醫學的看法不一樣,也有很兩極的。
3.老人喜歡簡單的系統
4.醫療以外,幫助豐富老人年終生活也是個好方向。
5.慈善團體很多,而且很多社區會為老人開課,會搶生意呵呵。<---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