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18, 2014

面試心得分享

在轉職的過程中,從網路上收集到有助於面試的資訊,因此寫此文章,分享關於面試的相關資訊。

微星科技-主機板通路業務專員(東南亞)


面試官表示,理論上面試分兩關,第一關由他的部屬當白臉,開始問一些基本問題,通過之後,他會進來辦黑臉。但我運氣比較好,他與部屬之間沒有安排好,所以由他直接上陣開始。

面試的問題都是基本題,為什麼我應該僱用你?Why should I hire you? 為什麼離開之前工作? …等
基本上就是要用英文回答,英文不是最主要的關鍵,因為這是東南亞業務,英文太完美會讓東南亞客戶緊張。但重要的是要捍衛自己,因為對方需要一位會捍衛微星產品的業務,如果在面試過程都不會捍衛自己,未來又如何捍衛公司呢?

邏輯思考與理性分析這面試官的特質,準備這場面試思辨的能力要非常強,面試官是邏輯思考很強的人,所以對於要表達的事情需要縝密思考過後再說出來。

順便說一下,那位面試官是ITI的學長,他也大方地指導面試技巧,受益良多。

邦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國內、外業務儲備幹部


面試第一關,筆試。
總共好像要寫兩個小時左右,實際的時間我忘了。筆試題目如下:
一份合約兩段的英翻中。
一份公司的介紹中文,請寫一份英文開發信。
智力測驗、性向測驗、基本資料。
英翻中的部分,中英文合約多看就可以了。英文開發信,背好一份英文開發信內容就可以了,但產品的名詞就加減記幾個,英文合約裡面有幾個可以借用。
智力測驗,上面有很多記號,可以參考,參考就好喔,因為有些不是正確的。
性向測驗,憑感覺寫吧。基本資料,照實寫,但有點多,我先前有請對方提供檔案我可以先在家裡輸入,但被拒絕了。

第二關,面試。面試官沒有自我介紹就開始詢問基本資料裡面更深的問題。像是爸爸媽媽在哪裡工作,之前的工作產品是什麼,公司有幾個人。一邊問一邊在我的基本資料檔案作筆記。

第三關,面試。面試官為業務副總,手上有一份面試問題清單。題目是經典的面試問題,之前業務負責哪裡,業績做多少…等問題。接下來,我們有聊到面相與外型穿著,我不知道對方是認真在討論這件事情,還是中間閒聊一會緩和一下。最後就是基本款面試問題,平常看書與休閒活動。

第四關,面試。面試官總經理。看來是虔誠佛教徒,辦公室內播送佛經。我們聊到姓名學,我的姓名筆劃與出生年月日,總經理分享他的人生故事,他也教我一些關於佛教的歷史與派別。

面試過程當然一定有討論到薪水與職務內容,我不善於談薪水,所以這部份就不談。職務內容,對於這職務有興趣的朋友直接與該公司。

Oct 5, 2014

學習 PMP 的心得 for 長宏

觀察幾位朋友做事情的方式使用專案管理的技能,發現他們做起事來非常的專業又有調理,就立下一個要去學專案管理的決定。但專案管理上課的地方不多時間又難配合,一直無法安排時間去上課,直到我發現宏專案管理顧問公司與TKB數位學堂合作的課程,彈性的上課時間與全台灣每個數位學堂教室,讓我可以有機會接觸專案管理。

我參加長宏專案管理顧問公司與TKB數位學堂合作的課程,對於我而言是非常方便的學習方式,可以決定開始上課的時間,不用等待下期何時開課,還可以預約自己想要上課的時間,不用遷就每周末固定要上課,如果比較有時間還可以加快進度,TKB 數位學堂在家裡附近就有教室,走路就可以到達,不用舟車勞頓,遇到聽不懂的地方,可以馬上請 Roger 再講一次,再一次,再一次,再一次。不管請 Roger 老師講幾次,都不會不好意思。

專案管理,總共分成五大流程,十大知識領域,四十七個子流程。剛開始上課的時候都是片斷的學習,上課常常會迷路不知道上到哪裡。但使用心製圖與關聯圖,大大改善這些狀況,將五大流程,十大知識領域,四十七個子流程的概念都串起來,這真是專案管理學習的好幫手。

當然在使用數位學堂上課的缺點是沒有同學,少了同學督促與激勵,有時難免會怠惰,所以孟柔常常提醒我鼓勵我。沒有同學的狀況下,遇到問題的時候,少了跟同學討論的機會,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自己去思考與解決問題,或是利用長宏的系統發問。這些資訊跟未來想使用數位學堂方式上課的朋友分享,選擇數位學堂的朋友,要有足夠強的意志力與決心,自發性一定要非常的足夠,不怕困難的以考上PMP為目標。

可以考到這張 PMP 的證照我需要感謝長宏專案管理顧問公司,感謝孟柔不厭其煩的接聽我的電話,細心與耐心的解答我的所有疑惑,感謝總教練陳麗琇在考前的指導,最後要感謝 Roger 老師,雖然我一直都沒有看過本人,希望有機會可以看到本人。我對於 Roger 老師的聲音非常熟悉,這聲音陪伴我不少時光,更重要的是大幅增進我專案管理的能力。我是憑藉著數位學堂來學習專案管理,所以要感謝數位學堂提供的系統設備與涼快的環境。最後感謝這一路陪我走過的每一個朋友。

長宏專案管理顧問公司
http://www.pm-abc.com.tw/APlink/limit.html

Apr 20, 2014

服務貿易協議中關於老人福利機構

以下是個人對於服務貿易協議中關於老人福利機構開放的看法與建議。比較兩邊協議中平等互惠的地方,也從台灣現實環境下去思考。

此協議中提到"允許大陸服務提供者在臺灣以合夥形式設立小型老人及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只開放小型老人福利機構讓中國企業投資,但是小型機構在台灣的生態已經屬於營利單位或是準營利單位,可是中國開放台灣投資僅限於獨資民辦非企業單位投資,對此協議發現不是很對等的關係,來台灣投資可以營利,但到中國投資是做慈善事業。個人對於如果可以到中國以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或外資企業形式投入老人福利機構市場,這才是公平。

條文中提到"大陸服務提供者出資比例須低於 50%,不具控制力。" 出資比例低於50%以下不代表不具備控制力,不到50%還是可以具備控制力,個人對此建議出資比例不能成為最大股東,或是由會計師認可不具重大影響力。但為什麼不能使中國服務提供者成為最大股東,這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在此就不討論。

對於人員的調度,協議中提到"跨國企業內部調動人員係指被其他世界貿易組織會員的法人僱用滿一年,透過在臺灣設立的分公司、子公司或分支機構,以負責人、高級經理人員或專家身分,短期進入臺灣以提供服務的自然人。" 看似沒有太大的問題,來台灣的人只會有負責人、高級經理人或專家。問題在專家,「專家」係指組織內擁有先進的專業技術,且對該組織的服務、研發設備、技術或管理擁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專家包括,但不限於,取得專門職業證照者如果你是老人福利機構的經營者,你會派遣中國哪些"專家"來台灣呢? 是不是這些專家在台灣也需要符合基本薪資與繳納所得稅。

對於服務貿易協議中關於老人福利機構,台灣開放可以來營利,但中國卻只開放非企業單位;而出資比例需低於50%不能代表不具備控制力,應該要看是否具備重大影響力;人員的調度會造成所謂的專家來台灣工作。這些總總問題都是開放之後需要考量與面對。

服務貿易協議下的醫療產業

從服務貿易協議中的醫療服務業來看
提供大陸服務提供者捐助設立非營利的財團法人醫院,我們非常感謝服務貿易協議,讓中國的資金可以來台灣做慈善事業,身為台灣人非常感動。台灣醫院屬於非營利的財團法人,盈餘是無法轉出去,意思是醫院無法投資賺錢,真正從醫院賺到錢的是醫院供應鏈,負責醫院供應鏈的公司有些還進入股票市場。中國服務提供者可以捐錢給醫院,就合法地進到醫院影響決策,當然也包含採購決策。

可是單憑這一點開放還不夠,還要配合以下兩條批發交易服務業無操作員醫療設備之出租或租賃服務業。前者可以讓中國資金在台灣成立批發公司,負責醫院耗材與藥品的批發交易;後者讓中國資金在台灣成立醫療設備租賃公司,負責醫院醫療器材的租賃服務。藥品、耗材與設備的採購是醫院最精華多汁的肥肉。

中國資金來台灣捐助非營利的財團法人醫院,不是為了慈善的捐助,捐助醫院進入決策層,再配合藥品或耗材批發公司或是醫療設備租賃公司,將獲利從醫院中帶出來,這就是中國在醫療服務貿易的策略。

此外,中國資金進入台灣的醫療市場後,誰受益了。中國服務提供者帶著資金來台灣,如何用最快的方式打入台灣醫療市場,直接併購與醫院關係良好的台灣公司最快,所以服務貿易協議通過後,這些與醫院有良好關係的無形資產,待價而沽。中國資金進來之後,一些企業將獲得不少的資金,有些投資人可能也藉此光榮退場,經過一段時間的整合,我個人擔心的是會墊高這產業的創業門檻,讓台灣人在自己本土市場上創業更加困難。

Apr 10, 2014

An Experience of Trial Telehealth Service

The following is a brief of an old woman who used a telehealth service. Mrs. Wang-Lin is 70s years old and she has heart disease. She lives with her son, her son’s wife and children. She started to use a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telehealth service that included BabyBot machine in 2011 September. Before using the telehealth service, her health was not well and she has gone to ER several times. Then, she received a 2 weeks free trial of telehealth service. After the free trial, she continues to use it for one month.

The following are summary Mrs. Wang-Lin’s experience of using the telehealth service. I visited her several times during her trial. At beginning of trial, she told me that she hoped this service could help her health becoming more stable. She thought the expense of ER was higher than the telehealth service fee, so she thought telehealth service was a good choose. Besides, in order to take care her body, she was willing to learn to use BabyBot. After one month, she gave up using the telehealth service because it was not worth of NT3900 per month. First, she does not need medicine staff to tell her “the data of your blood pressure is a little higher than usual”. She said she takes blood pressure every day so she has already known what her normal blood pressure is. It is meaningless to send the vital sign to the hospital and to tell her something that she has already known. Second, she said if the blood pressure data is unstable, she will go to the closest hospital immediately. She doesn’t need anyone telling her. Finally, she said that she needed her son to assist her in operating BabyBot. Besides, she still cannot operate BabyBot by herself after one month trial.

In my opinion, the telehealth service still has two problems. First, the telehealth machine still difficult to use for the elder. Even though BabyBot has an innovative remote control, the elder can’t still use it by themselves. The most important, the telehealth service is less useful than consumers expected. Or the service is too general for consumers. I suggest telehealth service providers to think deeply what kind of services are consumers’ needs.